三秒区,又叫限制区、油漆区,之前在【掌控课堂】中介绍过进攻三秒和防守三秒的规则,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三秒区的历史。
三秒区是什么时候开始引进篮球比赛的呢?维基百科上有这样一段记载:
The three-second rule was introduced in 1936 and was then expressed: no offensive player could remain in the free throw lane, with or without the ball, for more than three seconds. The three-second rule came about in part following a game at Madison Square Garden between the University of Kentucky (UK) and New York University (NYU) in 1935, won by NYU 23-22.
最初的三秒区和现在大家看到的截然不同,宽度仅为6英尺(约1.83米左右),直到出现了第一个迫使联盟改变规则的“怪兽”——乔治·麦肯。
乔治·麦肯可谓是NBA历史上首位天王级的巨星,当时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在他的带领下包揽了48至54年这7年中的6次总冠军。他是首位名人堂成员,更是首位迫使联盟更改规则球员,每次提起他的名字,总给人一种历史性的震撼,仿佛是在描述一个洪荒时期的凶猛巨兽。
对于这样的“巨兽”来说,6英尺的三秒区几乎完全构不成威胁,为了限制乔治·麦肯的内线统治力,联盟在51-52赛季宣布,将三秒区的宽度增加到12英尺(约3.66米左右)。出乎联盟的意料,新的三秒规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乔治·麦肯的进攻能力,不过对于其他锋线球员的限制更大,这也意外造就了乔治·麦肯的篮板成就,使其顺利地成为了51-52、52-53连续两个赛季的篮板王。
第二个颠覆规则的“怪兽”就是我们仰慕已久的张大帅——张伯伦。如果一个球员能够完成单场100分、单场55板和连续18投命中等变态的数据,一个人统治整个联盟,联盟会有什么反应?没辙了,赶快改规则吧!于是64-65赛季开始,NBA将三秒区扩张到了16英尺(约4.88米左右),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宽度。而自2010年开始,国际篮联也将三秒区改为了与NBA三秒区一样的矩形,长度相同,宽度上相差无几。
说到这里,咱们插播一下张大帅的身体参数吧。张伯伦拥有7尺8寸(2.3368m)的臂展,裸足站立摸高9尺6寸(2.8956m),100米跑最好成绩是10秒90,400米最好成绩是48.8秒,卧推是250kg,曾经在比赛中完成一次篮板上沿的封盖,估算这一次的弹跳在40英寸(1.016m)左右,而在他的运动巅峰,张伯伦说他测量的垂直弹跳为48-50英寸(1.2192m-1.27m),所以张伯伦能摸到篮板上沿是毋庸置疑的。新秀体测体重117kg,生涯最大体重是1963年9月的145kg。手掌长度(鱼际线至中指顶端)是24.13厘米,手掌宽度是29.21厘米。
历经两位恐怖内线的蹂躏,三秒区才得以扩张为今天的样子